首  页
新闻中心
走进中宁
权威发布
领导之窗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
落实主线要求 加快建设示范区 | 系列报道之六——文旅赋能促交融 同心共筑民族情
2025-06-27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紧扣“文化培根铸魂、旅游富民增收、为特色产业赋能、促民族团结融合、展示美丽新宁夏”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文化浸润心灵、旅游增进认同重要作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旋律。

  一、文化培根铸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传承保护中赓续中华文脉。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积极推动“西夏陵”争创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施长城重要点段抢险加固、重点文物保护设施优化等项目,举办水洞沟遗址发现暨宁夏考古百年系列活动27项,3处遗址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2处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策划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贺兰山的记忆”文物展等特色展览展陈,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在守正创新中奏响团结乐章。紧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精神内核,持续加大现实题材艺术创作,京剧《红高粱》、歌曲《我引绿洲接长路》等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闽宁镇移民之歌》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文艺作品铸魂育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在文化惠民中勇担时代使命。“文化大篷车”40年如一日送戏下乡,立体化展示宁夏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的生动局面,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6万场次,文化服务惠及群众1640.1万人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讲好宁夏故事、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独特“名片”,评定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8项,新认定和公布非遗工坊93家。

1.jpg

宁夏广场舞大赛决赛

2.jpg

原创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

  二、旅游富民增收,全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打造六大“宁字号”乡村文旅品牌,举办“山河秋韵”全国秋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享大会系列活动。依托全区28条乡村旅游线路、25条休闲农业线路、4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各族群众走上发家致富之路。2024年,全区各类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共接待游客1636.88万人次,同比增长18.23%。文旅融合深化“三项计划”。深入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推出凤凰幻城、漫葡小镇等一批体现民族团结和睦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支持创作《北疆天歌》《看见贺兰》《灵州会盟》等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艺作品,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五个认同”。宣传教育展示良好形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基因解码、活化利用,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树立推广行动,有机嵌入公共设施、旅游景观、展馆陈列等。深入开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习近平总书记好”宣传教育,讲好“山海情”“石榴籽”“宁夏妈妈”等故事,用文旅“小窗口”展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3.jpg

漫葡小镇沉浸式演出——灵州会盟

4.jpg

《花儿声声》剧照

  三、服务保障增效,助力加快建设示范区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延伸、向乡村下沉,年均送戏下乡3000余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年均免费开放惠及各族群众逾1亿人次,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文旅领域全方位监管。全面加强对文艺创作、展览展陈、教育宣传、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审核把关,防止出现史实偏差、理论偏差、政治偏差。2024年,检查经营单位3.2万家次,责令停业整顿7家,有效维护全区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5.jpg

文化大院积极开展文艺活动

来源:宁夏统战


运营单位:中宁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955-50353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5-87371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210007

邮箱:znrmtzx@163.com

备案号:宁ICP备18000997号